当前位置:首页>健康科普>健康科普
手机扫一扫关注
中牟县人民医院官方微信
健康科普

当清明节气“相遇”中医保健(转载)

发布日期:2024-04-01浏览次数(1342)

2024年4月4日是清明。从立春到清明60天的时间,经历雨水、惊蛰、春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,大地渐暖,雨量增多,清气上升,此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,对人体亦然。参考这一点,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清明时节的中医保健要点。

一、起居保健

1.防寒湿侵体

清明时节雨水增多,加上春寒未消,易导致人体寒湿过重,尤其脾虚之人,脾主运化,脾虚水湿内生,出现食欲变差、身体重浊、舌苔白厚、大便粘腻等症状。可食用温胃健脾祛湿的食物,也可用陈皮、白术等煎水,代茶饮。

2.健康出行

清明出行,继续保持“春捂”。清明前后气温多变,忽冷忽热,素体脾虚湿寒重的人们,外出时仍然要注意保暖,重点部位是颈部、腰腹部和小腿。颈部受风寒易造成颈肩部不适,不要过早穿低领露肩上衣;腰腹部受风寒易造成腹痛腹泻、腰酸腿软等不适,所以不要过早穿低腰露脐装;小腿受风寒容易造成关节炎、妇科疾病等疾病,中医素有“寒从脚下生”的说法,所以不要过早穿短裤、短袜和单薄的裙装。

3.早睡早起
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清明前后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。因此,熬夜的年轻人,要调整作息时间了。首先就是早起,在早晨的7点至9点为辰时,辰时足阳明胃经当令。早早起床,可前往公园、广场等地,选择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练习,加快人体阳气活动。第二就是睡好子午觉,即中午11点到下午1点,睡一会儿午觉;在晚上11点进入子时之前,可起到保养肝脏,防止春困的作用。

二、情志调节

清明节是传统祭祀节日,当看到亲人的墓碑,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,悲痛万分。人们在这天凭吊先人,祭奠先祖,也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,对心理健康有好处。

1.哭泣调节

哭泣是一种直接的疏泄方法,人们可借清明将心中的委屈、压抑、苦闷、焦虑等情绪倾诉出来,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。中医认为:“肝在液为泪”,泪液的流淌排放,可促进肝气疏泄,调理气机,使人体肝气舒畅。

2.运动调节

清明时节容易“伤春”,出现“春愁”。阳光是最好的“抗抑郁药”,清明时节在清晨的太阳下活动,感受万物勃勃的生机,消除心中的悲观抑郁。同时,春意盎然,外出踏青,有利于疏通肝气;丛林田野中,空气清新,饱含负氧离子,也可以消除疲劳、防止春困。

三、饮食调理

立春之后,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,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。常言道过犹而不及,如果肝气过旺,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。因此,在饮食方面,宜减甘增辛,补精益气。此时养生重在:疏肝养血柔筋,应多吃“柔肝”的食物。

1.吃四甘

推荐的就是山药、红薯、大枣和糯米四种甘味食物。

山药:山药味甘性平,具有健脾、补肺、固肾、益精等多种功效,对肺虚久咳、脾虚泄泻、肾虚遗精、尿频等病症都有一定治疗作用。

红薯:红薯味甘性平,归脾、肾经,具有健脾益气、生津止咳、宽肠通便的作用,对于脾虚水肿、疮疡肿毒、肠燥便秘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
大枣:大枣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功效,对脾虚食少、乏力便溏、体倦乏力、妇人脏躁均有治疗作用,可以用来煮粥或者是泡茶。

糯米:糯米是温补强壮食品,具有补中益气,健脾养胃,收涩止汗的功效,可治疗多尿、自汗;对脾胃失调所致的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腹胀腹泻也有一定缓解作用,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。同时,还能舒缓情绪,改善抑郁,提高睡眠质量。

2.吃四菜

四种应季蔬菜,即韭菜、苦菊、菠菜、荠菜。

韭菜:俗话说“正月葱,二月韭”,韭菜春天质量最好,味道最美,营养价值最高。韭菜性温补肾,利于升发阳气。俗话说“女不离藕,男不离韭”,杜甫写下了“雨夜剪春韭,新炊间黄粱”的名句。

苦菊:清明节气思念亲人,气氛压抑,容易心火旺、肝火旺,好多人一到清明前后就开始出现头晕、目赤、口疮、牙疼、长痘等症状,这都是上火引起的。而苦菊恰能清热祛火,抗菌消炎、解热明目。

菠菜:菠菜可养肝平肝,补血滋阴,补气调中,止渴润肠,对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消化不良、跌打损伤、便秘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
荠菜:荠菜有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、平肝健脾、凉血止血的功效。有“农历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”之说,荠菜也被称为“菜中甘草”。荠菜含丰富的蛋白质、糖类、粗纤维、磷、铁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等,含钙量特别多,具有促消化、降压、抗凝等作用。

 

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

供稿专家:新乡市健康科普专家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闫喜凤

审核专家: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娄政驰

新浪微博zmxrmyyQQ在线返回顶部